Columns

 
知識庫

無伴奏合唱編曲小貼士

原文出處:主場新聞
作者:洪思行
發表日期:2014-02-20


編曲,對無伴奏合唱表演來說,是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部份。好的編曲能讓歌手易於學習 (singer friendliness) 的同時,亦可達到不俗的整體合唱效果,令觀眾留下印象,給表演「加分」。相反,差的編曲,卻會使好的演唱變得沉悶平淡。

以下介紹一些編曲上的簡單技巧,希望能給編曲新手一些指引。

1.把歌曲縮短

這點是美國無伴奏合唱教父 Deke Sharon 經常提倡的。他是理據是,人在聽音樂時會自然地專注於人聲上 (The ear naturally gravitates to the sound of the human voice)。當聽 band 的表演,聽眾最留意的是主唱。而在聽無伴奏合唱,聽眾的注意力會分散在所有聲部上。從中引伸出來的問題是聽眾很容易感到疲倦 (fatigue)。其中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,就是把歌曲縮短——將一首3分鐘長的歌減短至 2 分鐘;一首 2 分鐘長的歌減短至 1.5 分鐘。

此外,唱得越耐,發生錯誤的機率也越多,所以何不避重就輕,唱少些,減少失誤的機會?

例子:Call me maybe 原曲長 3 分鐘多,Exit 的版本刪去重覆的部份,變成 2分鐘長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vCVAWxLOSA

2.不同人唱主音

另外一個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,就是為歌曲加點變化,不要單純地重覆相同的音樂,令聽眾對歌曲一直感到新鮮。其中一個簡單的變化,就是讓幾位成員輪流唱主音,給聽眾聽到不同聲質,甚至是風格的獨唱。當然用這招的前題是該幾名隊員都有一定的唱功。

例子:Pentatonix 這首 Little Drummer Boy,全部成員都有獨唱機會。值得注意的是,獨唱不只局限於唱歌詞,無歌詞時負責唱主旋律的也叫獨唱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J_MGWio-vc

3.轉音樂風格

有時候不一定要整首歌都在不停地改變,適時地加入一個「moment」亦可。所謂「moment」即是要創造出音樂亮點,用以引起聽眾的注意,令他們記著。「Moment」的形式千變萬化,較大路的有升 key、beatbox solo 等。轉音樂風格是其中一種手法。這裡指的轉風格不是說將整首歌的風格改變(如把流行風格改編成爵士風格),而是從中途改變風格。

例子:Nota 這首 Down,本是流行風格的歌,但在 1:16 時忽然改成拉丁風格,有特色之餘亦令人留下印象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G0PiVtqLxM

4.改和聲

與上項一樣,這裡不是指將整首歌的和聲改頭換面(re-harmonization),而是在某些地方(通常都是音樂重覆的地方) 改一改和聲,令那段音樂的色彩變得不一樣。

例子:Mo5aic 在 1:42 加多了一句「everyday」,特別是在 day 字用上不同的和弦,創造出截然不同的感覺。(另外,他們唱到 second verse 時,會加插齊唱,不是純粹重覆 first verse 的編曲,令音樂有多些變化。)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mypzrba3VU

5.極端音域

若讀者們看了 GEM 在《我是歌手》中的表演,必然知道高音都是一種「moment」。同理,低音也可成為一首歌的「moment」(當然你必須有一位真的能唱得很低的男低音)。

例子:新鮮出爐的 The Sing-off 冠軍有一名超級男低音,他在這首 Ring Of Fire 結束時唱了一個非常低的 F sharp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bvDYhx6AH4

6.加入特別動作

除了在音樂上加「moment」,在動作設計上也可加入「moment」。那些動作不一定需要是非常複雜,簡單又能配合音樂的動作已經可以非常有效果:就像郭富城的〈對你愛不完〉中的經典手勢。

例子:Micappella 在 1:26 加了一記踢腿和踏腳,簡單之餘非常型格,難怪現場觀眾會立刻起哄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KnXLrgYmcs

7. Medley 單曲不應太長

把數首歌串為一首 medley 是一種常見創造「moment」的技巧,轉歌的一刻就是「moment」的一種,給聽眾製造驚喜,使他們產生期待:究竟何時轉歌、下一首會是什麼歌?但是每首單曲不宜太長,否則聽眾的期待感和 medley 的新鮮度都會下降,歌曲聽起來變得冗長,如像拖戲,弄巧反拙。

例子:Sam Tsui 的 Michael Jackson Medley 有多首 MJ 名曲,每首歌不會超過 1 分鐘,頂多唱一段 verse 和一段 chorus,有些歌更是加插在另一首歌之中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12QVtuB0_Q

特殊個案研究:Dakaboom

Dakaboom 是一隊二人男子組合。組合人數越少,編曲設計越困難,因為聲部少,若正常地編曲,可作出的變化不多(只有主音 + beatbox 和主音 + 和音兩種選擇),十分單調。所以在編曲時必須加入很多「moment」,保持歌曲的新鮮感。例如他們的 Friend Like Me,變化非常豐富:轉主音、變聲、誇張的動作、轉風格、加插不同歌(包括歌劇詠嘆調)等,藉此掩蓋和聲單薄的問題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lyizyiuE4A

筆者不是什麼編曲能手,以上所說的都是從作為歌者和觀眾的經驗總結得來的,再加上一些真正的編曲大師的意見,拿出來跟大家分享,拾人牙慧罷了。若大家有意進一步學習編曲技巧,可多聽不同的音樂,甚至購買樂譜,仔細研究一番。此外,美國編曲高手 Deke Sharon 與 Dylan Bell 合著了 A Cappella Arranging 一書,是難得參考書(可透過港澳當代無伴奏合唱協會購買)。

有意深究無伴奏合唱編曲者,最好的學習方法當然是上堂。在香港,一些編曲者如伍卓賢(伍賢) 是很樂意教授編曲技巧,而香港阿卡貝拉學院都有舉辦編曲班,有意者可多加留意。


( 本文獲原作者同意轉載 )

 

tags

related articles

 
Top

subscribe

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