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umns

 
評析

推銷A Cappella的二三事

原文出處:晨光熹微
作者:白品鍵
發表日期:2007-07-26


對於一個有志於A Cappella的人來說,我算是跨界的,中文系圈子的朋友跟唱歌圈的朋友幾乎疊不起來,尤其現在人在軍中,龍蛇雜處,朋友中又多了一個屬性難以界定的圈子。

串連各圈子的朋友有不同的策略,比如說跟非中文系圈子的朋友聊文學作品;跟非軍中的朋友聊各自在軍中所發生的趣事(或所聞的趣事);跟不玩音樂的朋友呢?因為沒有共同的立基點來引起共鳴,只好單向的推銷A Cappella了。

推銷A Cappella其實有一定的難度,首先面對的是「門檻」的問題。通常你喜歡什麼樣的音樂,你就會去學習什麼樣的樂器,或歌唱方式來滿足自己,比如說喜歡搖滾樂團,那歌迷可能會去試著敲敲爵士鼓,或撥撥吉他,再不然也可以學主唱又唱又跳,過過搖滾的癮;但是A Cappella最迷人的部分就是他的群體性,一個人是體驗不出樂趣的,想要找三五好友玩一下,卻又容易陷入「找不到人」,或是「唱不出來」的挫折之中。

另一個問題是,現成的A Cappella音樂在台灣太少了,少到有種悲涼的況味。你跟人家說,A Cappella是很有趣的東西,你聽你聽,然後獻寶似的把耳機塞給他,結果他問你一句:「有沒有華人唱的阿?」你就傻眼了。趕緊把陶喆、江惠、辛曉祺唱過的幾首A Cappella搬出來,結果發現全都是翻唱歌,而且也不是專門這樣唱的團體;再把唯一的神秘失控專輯介紹一下,依舊是翻唱歌,而且A Cappella的編曲雖然特別,單純就音樂上來說,也未必比原有樂器的編曲更好。

只有特別是吸引不了人的,要音樂本身好聽才行,插科打諢固然能吸引觀眾,但要當一線主角還是得看真本事才行。原創的、把A Cappella這種音樂形式發揮的淋漓盡致的歌曲,台灣還真沒有。推銷A Cappella幹嘛一定要華人的?簡單說就是比較可以引起共鳴,你看王建民與MBL就知道了。

相信很多人採取與我相同的策略,利用現代A Cappella中最有趣的「口技」部分來推銷這個音樂形式。我自己懂一點口技的皮毛,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個有效引起注意的辦法。我的策略是:先利用口技(也就是Vocal Percussion)讓別人發生興趣,然後偷偷轉移焦點,聊起A Cappella來,再跟他說A Cappella與這種口技的關係。

實際能夠因此入我殼中的真的不多,到目前為止遇到過四種情況:第一種是真的覺得很有趣,下一次有類次的音樂會會想要聽聽看;第二種是不管你講什麼,他只想學口技,不斷叨唸著BeatBox,你講了半天的「純人聲音樂」等於是白講;第三種是把A Cappella當稀有動物來看,因為沒聽說過,所以好奇;最後一種當然就是對A Cappella完全沒有興趣,也不會想學口技什麼的,頂多叫你多表演一下……想當然爾,一個人的A Cappella很難有什麼引人入勝的地方(又不是Bobby McFerrin)

很不幸的,四種情況之中,第二種是最多的,而偏偏練口技這檔事需要一點點天分,大多數人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得到好的音效與節奏,而這些人多半沒什麼耐心。因為練口技遇到了挫折,因此對於A Cappella也失去了興趣。我在軍中曾經遇到一個練口技超級有天分的人,可惜的是我無法進一步帶他進入A Cappella的世界裡,我們正在當兵當然是主要原因,但就算撇開這個因素,剛剛提到的兩的問題還是存在:門檻問題,以及台灣沒有現成的好A Cappella音樂。

合唱中心舉辦的重唱賽是一個可以突破推銷瓶頸的活動,帶朋友實際去聽一次比賽實況,大概馬上就能夠瞭解A Cappella迷人的地方到底在哪裡了。每年重唱賽我都很期待出現A Cappella界的五月天、蘇打綠,用真正屬於A Cappella的原創曲打入市場。重唱賽是一年比一年精彩了,但是似乎還不夠讓「組A Cappella團」變成一種風氣。

另外一個很致命的問題是,A Cappella不夠商業化,無法賺錢的結果變成每年好不容易在重唱賽亮相的A Cappella隊伍,大部分壽命都不超過三年。就算沒有解散,這些團體也都會面臨成員改組的問題,默契培養不起來,當然音樂品質也無法更上層樓。

或許是時機未到吧!


( 本文獲原作者同意轉載 )

 

tags

related articles

 
Top

subscribe

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