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umns

 
知識庫

海豹的阿卡編曲123 (十)
串接、組曲、再創作

原文出處:北極海豹堡 - 高竹嵐的家
作者:海豹 ( 現任A劇團音樂總監、不理性人聲樂團駐團編曲及大湖愛樂婦女合唱團特約編曲等。代表作品包括中文阿卡音樂劇『阿茲大地』及混聲合唱『忘了我是誰』等。)
發表日期:2014-11-19


這個月讓我們用A劇團的 "我的未來不是夢 / Don't stop believing" 開場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WTAyRv74Oo

預期與驚喜

之前曾經提過,編曲是在預期與驚喜之間取得平衡的工程;就此觀點而言,歌曲串接算是效果非常強烈的一種。

在上面的版本中,我在 "我的未來不是夢" 第一次副歌後接到 "Don't Stop Believing"。觀眾預期那裏應該是個間奏,但結果不是。

近年來,我個人越來越喜歡這個手法。它有幾個好處:

1.首先,間奏本來就是個有點尷尬的東西。如果今天是MV,是演唱會,間奏的時候你很可以給觀眾一些其他東西 "看"。但在一個阿卡或是合唱的演出中,間奏往往就是 "現在該怎麼辦" 的尷尬點。在這裡串進其他曲子,順勢解決了這個問題。

2.其次,這是個幾乎保證 "會被抓到" 的驚喜。今天如果是和弦上的、節奏上的驚喜,老實說觀眾不一定抓得到。但今天是一個大家聽過的曲子,這是個非常強的記憶點,幾乎可以確定觀眾會確實Catch到。

3.還有第三個比較隱性的理由:它好練。對於唱的人而言,"驚喜" 也同時意味著 "脫離慣性"、"脫離預期的軌道",但當今天這個驚喜是 "另一首歌" 的時候,這個軌道的轉移就變得很明確。最最最起碼,它會好背。

以及更重要,再創作

最後還有一點,是我想在此特別提出來的。到此為止,我們幾乎都是在說編曲在音響工程上的作用:怎麼編得好聽,編得好背,與故事契合,等等。

但編曲只是這樣嗎?

對我而言,在一個更廣義的層面上,編曲是一種 "再創造" 的過程。我最喜歡舉得例子,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阿卡曲目之一,是Vocal Line的Viva la Vida: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uJqaNt8mmM

這是編曲嗎?當然,一首原來是樂團唱的曲子,被改編成阿卡。

但它只是編曲嗎?看來也不是。原曲的節奏、聲響乃至於整個氛圍,都被大幅度的 "再創造" 過,以至於同一首歌,有了不同的故事。

這個 "說不同的故事",我認為便是編曲作為 "再創造" 的功能。在編一首曲子的過程,我們並不只是 "重說" 這個故事;我們是說了一個 "不同" 的故事,從編曲者的角度,再出發。

同樣的觀點可以回到前面的串接上。當你作歌曲的串接或是組曲時,你把兩個原本沒有交集的歌放在一起。為什麼?你為什麼把它們放在一起?為什麼是 "我的未來不是夢" 接 "Don't Stop Believing",而不是 "Viva la Vida"?

這個 "比較",這個歌與歌之間的 "對話","再創造" 了新的意義。


( 本文獲原作者同意轉載 )

 



tags

related articles

 
Top

subscribe

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