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umns

 
評析

無伴奏合唱音響101

原文出處:樂人谷
作者:Kessay Chan 陳君明
發表日期:2016.08.19

對於無伴奏合唱,音響控制員需要控制音量平衡及音色,而歌者如何運用你的樂器---咪高峰都十分重要。曾聽聞有言指「合唱就合唱吧,何必理會音響知識」,但事實上現時唱的現代無伴奏合唱普遍也是「一人一咪」,即使是唱古典的牧歌,在較大型表演時也不能避免運用到condenser microphone(電容咪高峰),加上現時的音響控制員對無伴奏合唱的認知不多,因此團隊中有成員掌握基本音響知識,能夠跟場地音響工作人員良好溝通,甚至親自操作,對於整體演出的音響效果絕對有好處。

本篇主要分享現場演出的音響操作。

首先,主音、男低音(bass)和人聲敲擊(如有)是現代無伴奏合唱的三大支柱:主音帶領歌曲的行進及唱出歌詞、bass提供和弦底音讓中間聲部得以tune chord、人聲敲擊則提供歌曲的風格和速度,穩定節奏。因此,在音量控制上,務必讓他們三部較為突出,其中主音至為重要,大眾普遍留意主音。接下來,就要視乎歌者能力和歌曲編曲。例如歌者歌聲本是較薄弱,或所唱的音太低以致音量較弱等等情況都應適量增強音量。後者則指編曲的特色之處,如第二旋律、樂器模仿及主音樂句留白處,都應適量增加聲量,讓觀眾辨識得到。

對於無伴奏合唱而言(其實所有音樂演出也是),歌者能否清晰聽到自己及同伴的歌聲極其重要,一來是提升自身信心,二來對於音量及音色都可以做到self-balance,三來歌者能保持速度,不受迴音影響而不斷拖慢。因此舞台上的monitor speakers不可忽略。注意,所指的monitor speakers並不是對着觀眾,而是對着歌者。歌者應主動在綵排中(如有)提出對foldback的意見,包括音量大小、迴聲多少等意見(如可調整),讓自己有較好的音響環境作演出。

而歌者握咪方法也有考究,普遍而言,歌者應盡量避免「包咪頭」,的確會令聲量頓時增大(也更有型),但後果是會更容易造成feedback,亦令音色變得奇怪。因此若想增加音量,最好還是先向音響控制員提出。與此同時,也避免握着咪高風下方末端,因為那是一般咪高風的發射器,容易影響信號收發,也容易破壞那天線。

筆者曾看過一些隊伍,在無咪情況下練習,歌聲有力又響亮,但一拿着咪,便開始害怕,一來怕聽到自己的聲音,二來又怕聲量之大,結果自己聲音越來越小,咪高風也距離口越來越遠。音響控制員只好又增大音量,歌者更怕。惡性循環,沒完沒了…因此,歌者應該盡量保持無咪狀態的聲量和力量(當然要在健康歌唱情況之下),擴音系統只不過放大你的聲音,無需害怕,不過一旦聲音抖震無力,擴音系統也會將之放大,十分明顯。

作為無伴奏合唱隊伍,與其他歌者不同的是不是大合唱,而是無人在音樂中擔當不同角色,因此讓音響控制員預先準備,十分重要。表演隊伍應預先準備Mic plan,當中包括歌名、表演人數、各人之聲部,甚至提供樂譜、歌曲demo等,資訊越多他的準備就越充足(當然他看不看是另一回事),讓綵排和演出更加順利。

在此先預祝各位在台上演出成功!

 

tags

related articles

 
Top

subscribe

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