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umns

 
評析

當阿卡貝拉碰上音樂劇(四)肢體

特約撰稿:海豹 ( 現任A劇團音樂總監、愛樂文教基金會特約編曲。代表作品包括中文阿卡音樂劇『彼得潘遊戲』、混聲合唱『忘了我是誰』、『我身騎白馬』、『蘇三起解』等。)

前文
約略提及了編曲這檔事,大體是在說明由於戲劇上演員的流動性,你很難保證你的人會乖乖地待在一個固定的聲部中,甚至可能突然要下場之類的。好,假設今天導演很佛心,以上事情都沒有發生,SATB從頭到尾都乖乖的SATB,S就是S,B就是B。那… 問題解決了嗎?

恩很抱歉,請別忘了一件事:音樂劇常有人稱之為『歌舞劇』,意思就是演員很有可能是要跳舞的…

關於阿卡團跳舞的這件事情

首先阿卡團跳舞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…好吧,正確的說,可行,但問題不少。你大概可以做到像<Every Little Step>(VocalPoint),但說要做到像<The Finals>(Pitch Perfect)這種,你實際執行上就會面臨到不少問題:

● 首先,假設你是拿手持麥克風,你會需要歌手的麥克風和嘴巴之間保持一個穩定的距離與角度,不然你的收音狀況就會一直浮動。所以,像是The Finals裡3:05秒那邊那個身體上下轉來轉去的,你如果注意看影片,很多時候麥克風根本對不到歌手的嘴巴,收音狀況可想而知。

● 另外,歌手需要保持一個身體的穩定度,特別是垂直方向的穩定度,才能保持音高的穩定。你可以自己做個實驗:唱一個穩定的長音,然後上下跳動,試著保持音高穩定。你應該就可以理解到,就算3:05秒那邊可以穩定收到音,歌手的音高大概也飄來飄去。至於後面要劈腿下去邊唱就更不用說了...

基本上,唱歌的人最希望的狀態就是一個穩定的身體狀態,就像唱合唱第一課就會要你站好/坐好。不是說要把身體鎖死到立正站好,但是你的確需要保持你的整個發聲結構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下。

這個概念反應到阿卡團的編舞上,概念就會變成:盡量不要動到頭-胸-腹這一塊。如果你注意Every Little Step的動作,幾乎都是四肢的動作,不去動到聲道。這個概念基本上對於要邊唱歌邊跳舞的東西都成立,例如<Facade>(台大合唱團)

但如果真要跳怎麼辦?

但如果真的必須跳要怎麼辦?這在音樂劇上很有可能發生,畢竟,在一整齣劇中,你多多少少都會需要一些視覺上的元素。

這時候,就是編曲進來的時候了。

再回到剛剛的Every Little Step,有一段真的比較『純跳』的部分,在2:45。請留意打擊身後的那三位,在那個瞬間他們是沒有唱的,讓他們專心去作舞蹈上的事情。

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大專團比較容易作這些肢體上的東西,因為人多。人多,就表示你可以分工,在某些時候讓人從歌手狀況下抽離出來,去作視覺的東西。

當你人數變少時,你很有可能會面臨到連『讓一些人暫時不唱』都作不到的狀況。這時候,你可能就會需要考慮更多的事情。舉例來說,你很可能需要在和弦編制上,選擇一些比較『安全』,一個人暫時消音或歪一點點不會有太大影響,或著是每個人連續聲線很短所以暫時爆炸也就爆炸個一小段而已。

律動上也是要特別注意,盡量讓所有聲部都是在同一個律動上,不要有人經常在處理反拍,不然動作編下去,一定有人會倒楣。這邊拿我自己的處女座當個錯誤示範:『有問題嗎?愛麗絲』裡的<Acappelland>(A劇團),最右邊穿紫色衣服的是唱Bass的人,你可以仔細聽聽他唱的節奏,剛好跟其他人是倒過來的(上面在&拍,但是他在正拍)。在這個狀況下,他的動作跟他的聲音律動,某種程度上是對不起來的;他最後是以某種聲身分離的自動導航的模式在跳這支舞,老實說真的很強(鞠躬)。

詳細的狀況遠比上面的複雜很多,牽涉到導演、編曲與編舞之間的協調,這就只能說:大家碰到的時候,就會體會到了...

( 顯示圖片為A劇團最新一檔演出 :歡慶臺北藝穗節十週年紀念作品《吉米不難搞》。演出資訊:https://goo.gl/PuHa8W )

 

tags

related articles

 
Top

subscribe

facebook